发布人:王永振 发布时间:2022-03-18
近期,陆续收到同学求助:老师,学校啥时候解封啊?我要找工作去!让我想起2020年的毕业季,那时校园空空荡荡,收到最多的信息是:老师我复试要用的书麻烦帮忙邮寄一下,还有在宿舍桌子上第二个抽屉里有获奖证书也一起邮寄……
那个时候除了考研准备复试的同学,还有一位毕业生在努力地找工作。他不是学生干部,没有丰富的实践经历,也不是学霸,更没有漂亮的成绩单。但是,他明白自己面对着什么,自己要什么!于是,他在各种各类招聘网站上搜索岗位,先后投递了30多份简历,经历几轮面试,终于找到一个岗位的要求与他的情况非常相近,他认为机会难得,必须把握住,经过精心准备,终于成功拿到三峡集团的offer,他现在中国第二大水电站--白鹤滩水电站工作。
疫情纵然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,但换一个角度考虑,减少外出,少了很多娱乐时间,我们有更多时间静下来思考、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些事情,尤其是准备找或者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们。每位同学都想拥有美好的前程,而这个美丽的梦想不应该只停留在宿舍的床上和迷迷糊糊的梦里。杨雨教授就说过:“时光易逝,珍惜眼前”;现在是对过去最好的补偿,现在也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”。那么,就趁现在,行动起来吧!
不过,行动不是一拍脑袋瓜子、三分钟热度的事儿,还有三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:
第一、要有思考。思考绝对不是临时起意、想想就完事了,是要进行深入剖析。一要思考自己优势和劣势,也可是说搞清楚自己有什么缺什么,在求职中优势要利用起来、丰富起来,劣势要尽量进行弥补,补齐短板,不能有明显“瘸腿”。比如,简历中缺了实践的经历,那么考虑有没有专业的实习可以进行补充?二是思考目标是什么,求职前最好对薪资、岗位等划定一个范围,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十全十美的,找工作面临的是多重趋避冲突,需要我们权衡利弊,所以要思考哪些是能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,以便于在岗位比对中找到真正自己想要的。
第二、要有计划。计划是一种引导,让任务目标以及达成情况一目了然。计划的前提是做足充分准备,要对岗位、行业有一定了解,有同学在参加招聘会时一脸茫然:老师,我看都挺好,该怎么选?我一直跟同学们解释,要通过网络、老师、师哥师姐等各种渠道了解这个行业、单位和岗位的现状,了解的越清楚我们的判断就越精准;计划要张弛有度,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,也不能像蜗牛般蠕动,所以要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合理规划、随时进行调整。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,利用“思维导图”将模糊的求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,比如将投递简历细化为:①筛选3家意向企业信息②针对不同岗位修改完善3份求职简历③电话或者邮件询问是否进入面试等。
第三、形成闭环。同学在找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:投了几家公司,没有效果就放弃了。所以,行动不是简单的“干就完了”,一开始的行动阶段是打基础,一般不会出现质的飞跃,坚持是一方面,更要查找原因,在不足的地方加强,利用PDCA循环理论指导行动,形成闭环,就会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。此外,若能在过程中找到兴趣点,提升自信心,那么你就会乐此不疲,越干越有劲。比如,在第一次面试时,你是紧张的、不知所措的,经过几次的人力资源面试,总结经验教训,你会对面试的流程和提问的问题非常了解,就会胸有成竹,表现的非常有自信,这当然是加分项哦!
列宁曾讲过:不能做“思想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”。相信我,你只要行动起来,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青春就这几年,有些时候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,但我们可以增加厚度,扩宽广度,同样的困难,有人阳光向上、勇往直前,有人怨天尤人、慵懒懈怠,当困难过去,结果当然大相径庭。王希孟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《千里江山图》时年仅18岁,刚刚拿下奥运冠军的全红婵仅有14岁。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:“现在,青春是用来奋斗的;将来,青春是用来回忆的。”让我们有决战新冠疫情的勇气,也有蓬勃的朝气、昂扬的锐气,积极行动起来,争做有志、有才、有为的青年一代。
初审:王佳琦
复审:王菲
终审:牟海萍